什么是实质意义上的民法?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看到了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这个概念,但不太理解。我想知道它具体指的是什么,和我们平常说的民法有啥区别,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解释一下。
展开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指的是所有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不像形式意义上的民法那样有一部统一的法典,而是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之中。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更强调法律规范的实际作用和功能。只要是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定,不管它出现在哪部法律文件里,都属于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范畴。比如在一些行政法规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民事赔偿、合同履行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也构成了实质意义上民法的一部分。 我国相关法律条文充分体现了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它系统地规定了各种民事法律制度,如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无疑是实质意义上民法的核心部分。但除了《民法典》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法律也包含了民事法律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它主要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整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关于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以及消费争议的解决等规定,就属于实质意义上民法中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内容。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当我们去商场购物,与商家形成买卖合同关系,就受到实质意义上民法的调整;当我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其权利义务关系同样适用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规定。所以,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是一个广泛的法律体系,它保障着我们在各种民事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