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的计税基础等于什么?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一个在税法里很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站在税法的角度,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能在税前扣除的金额。当企业处置或者使用这项资产时,这个计税基础决定了有多少成本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及相关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不同类型的资产,其计税基础的确定方式有所不同。 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这就好比企业买了一台机器设备,买这台设备花的钱,加上运输费、安装调试费等所有让这台设备能正常使用所花的费用,这些加起来就是这台设备的计税基础。在未来使用这台设备的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和年限进行折旧,这些折旧金额可以在税前扣除。 对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也就是说,企业自己盖一栋厂房,从开始动工到最终竣工结算这段时间里,所有的支出,像建筑材料费用、工人工资等,就是这栋厂房的计税基础。后续厂房计提折旧时,也依据这个计税基础来计算可在税前扣除的金额。 对于无形资产,如果是外购的,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如果是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比如企业购买一项专利技术,买专利花的钱和办相关手续的费用就是计税基础;如果是自己研发的软件,从研发开始符合资本化条件(比如已经有明确的开发计划、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开发等)到这个软件能正常使用这段时间的支出,就是这个软件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 对于存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也就是取得存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比如企业采购一批原材料,买这批原材料花的钱就是这批存货的计税基础,等这批原材料生产成产品销售出去后,这部分计税基础对应的成本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总之,不同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都遵循着税法规定的原则,目的是为了准确计算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保证税收的公平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