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罪的既遂标准是什么?
我想知道在法律上,贪污罪既遂是怎么判定的。我身边有人涉及贪污相关的事,不清楚怎样就算是贪污罪既遂了,是拿到钱就算,还是有其他的判定标准呢?我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准确法律规定。
展开


贪污罪的既遂标准在司法实践和法律规定中有明确的界定。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贪污罪的概念。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这里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关于贪污罪的既遂标准,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采用的是“控制说”。“控制说”简单来讲,就是当行为人已经实际控制了公共财物时,就认定为贪污罪既遂。实际控制意味着行为人能够对财物进行支配和处置,不受原财物所有者的约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明确规定了贪污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但对于既遂标准并没有直接表述。不过,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的通行做法,“控制说”具有很强的法律依据和合理性。 例如,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的公款转到自己的私人账户,此时他已经能够自由支配这笔款项,就可以认定他实际控制了该公款,构成贪污罪既遂。即使这笔钱还没有被他实际使用,也不影响既遂的认定。 相反,如果行为人虽然实施了贪污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实际控制公共财物,那么就属于贪污罪未遂。比如,在转账过程中被单位及时发现并阻止,导致行为人没有实际拿到钱,这种情况就不能认定为贪污罪既遂。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行为人是否实际控制公共财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财物的转移情况、行为人对财物的支配能力、财物的实际状态等。只有准确把握这些因素,才能正确认定贪污罪的既遂与未遂,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正确实施。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