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起价违反了什么法律?
我去买东西,商家一开始报了个价格,等我要付款的时候却坐地起价,抬高了不少价格。我想知道这种坐地起价的行为在法律上是怎么定性的,到底违反了什么法律呢?
展开


坐地起价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一方突然不合理地提高价格,这种行为可能涉及违反多部法律。 首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角度来看,它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在交易中,当买卖双方达成初步的价格意向时,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合同要约和承诺的关系。比如商家明确给出商品价格,消费者表示接受,这就构成了一个口头或书面的合同约定。如果商家随后坐地起价,就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属于违约行为。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也就是说,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按照之前约定的价格履行合同,或者要求商家赔偿因违约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坐地起价的行为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该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商家坐地起价使得价格变得不合理,消费者可以依据此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商家恢复合理价格或者退款等。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价格行为进行规范。该法第十四条规定了经营者不得有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其中包括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等。如果商家坐地起价是基于操纵市场价格、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目的,就违反了《价格法》,相关部门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