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民,未成年人一般受到法律的什么保护?


未成年人在我国受到多方面的法律保护。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全面的保护框架。该法规定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等六大保护体系。 家庭保护方面,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比如要保障未成年人的生活起居、教育等基本需求,不能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就详细列举了监护人应当履行的多项监护职责。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还应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社会保护是全社会都有责任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等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物品。 网络保护方面,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政府保护中,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等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关爱和支持。 司法保护则体现在司法机关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比如讯问、审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时,应当依法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合适成年人到场。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角度,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通过教育和矫治等措施,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预防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