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严禁使用什么开展催收行为?

我最近遇到了催收的情况,感觉他们的一些行为很过分,但又不确定是不是违规的。我想知道法律上严禁使用哪些手段来开展催收行为,这样我心里能有个底,也知道该怎么应对不合理的催收。
展开 view-more
  • #催收行为
  • #暴力催收
  • #名誉侵权
  • #隐私保护
  • #合法催收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我国,为了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严禁使用多种不当手段开展催收行为。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是暴力、威胁类手段。暴力催收就是通过殴打、伤害债务人及其亲属等身体暴力行为来迫使债务人还款,这显然是不被允许的。威胁则包括以人身安全、名誉等方面进行要挟,比如威胁债务人‘不还钱就打断你的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所以,使用暴力、威胁手段催收不仅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 其次是侮辱、诽谤类行为。侮辱是指以辱骂、羞辱等方式损害债务人的人格尊严,诽谤则是故意捏造虚假事实来败坏债务人的名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如果催收人员使用此类手段,债务人有权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再者,骚扰、恐吓债务人及其相关人员也被严禁。比如频繁拨打债务人及其亲友的电话,发送大量骚扰短信等,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根据《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十八条规定,催收人员不得使用电话、短信等方式频繁致电或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 另外,非法获取、泄露债务人隐私信息也在禁止之列。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催收机构必须严格保护债务人的隐私信息,不能将其泄露给无关的第三方。 总之,合法合规的催收应当通过文明、理性的方式进行,一旦使用上述被严禁的手段,不仅会侵犯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催收人员和相关机构也将面临法律责任。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