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鉴定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技术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当遇到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法官或者普通人难以凭借自身知识来判断时,就需要找专业的鉴定人员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来给出答案。 从法律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这为技术鉴定在诉讼中的运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技术鉴定主要解决以下几类问题: 首先是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在很多涉及产品的纠纷中,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往往是争议的焦点。比如消费者购买到疑似存在质量问题的电子产品,双方对于产品是否有质量缺陷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这时就可以通过技术鉴定来确定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哪些方面不符合质量标准。鉴定人员会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最终给出专业的鉴定意见。这对于判断生产者或销售者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至关重要。 其次是确定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在一些技术合作、技术开发等合同纠纷中,技术方案是否可行常常引发争议。例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个技术开发合同,甲公司按照乙公司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开发,但最终未能成功。双方对于技术方案本身是否存在问题产生分歧。通过技术鉴定,专业人员可以从技术原理、现有技术水平等方面对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判断该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否可行。如果鉴定结果表明技术方案本身不可行,那么提供方案的一方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再者是判断技术的归属和创新性。在知识产权领域,经常会出现技术归属和创新性的争议。比如,两个科研团队都声称对某一项技术拥有所有权,或者对于某一技术是否具有创新性存在不同看法。技术鉴定可以通过对技术的研发过程、技术特征等进行分析,确定技术的真正归属。同时,鉴定人员会对比现有技术,判断该技术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侵权判定提供依据。 另外,在技术事故的原因分析方面,技术鉴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发生一些与技术相关的事故,如工程事故、生产事故等,需要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技术鉴定,专业人员可以对事故现场、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料等进行勘查和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技术因素,明确责任主体。 总之,技术鉴定在解决各类涉及技术的纠纷和问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为司法审判、行政管理等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有助于公正、合理地解决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