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后无财产可执行该怎么办?
法院判决下来了,但是对方说自己没财产可以执行。我很担心这钱是不是就打水漂了。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有什么办法能维护自己的权益,能不能拿到应得的赔偿呢?
展开


当法院判决后,出现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这是很多胜诉方会面临的困扰。不过,法律也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无财产可供执行”指的是被执行人目前没有足够的金钱、房产、车辆等资产来履行法院判决确定的义务。这并不意味着胜诉方的权益就无法实现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七条规定,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只是暂时的,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并且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在实践中,申请执行人可以积极主动地收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比如,关注被执行人的工作情况,看其是否有稳定的收入;了解被执行人是否有隐藏的房产、车辆等财产;留意被执行人是否有到期债权等。将这些线索提供给执行法院,有助于推进执行程序。 另外,法院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法院有权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等逃避执行的行为,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还有,如果被执行人是公司,若发现公司股东存在未足额出资、抽逃出资等情况,申请执行人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要求股东在未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总之,判决后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虽然会让执行程序变得复杂,但并不意味着胜诉方的权益无法保障,要积极配合法院,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