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时虚假陈述该怎么办?
我最近在进行劳动仲裁,发现对方作了虚假陈述,这让我很担心会影响仲裁结果。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上有什么办法可以应对,虚假陈述的一方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呢?
展开


在劳动仲裁中,虚假陈述指的是当事人故意提供与事实不符的陈述。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还可能干扰仲裁程序的正常进行,影响公正裁决。 从法律层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虚假陈述显然违背了“根据事实”和“公正”的原则。 如果在劳动仲裁时发现对方虚假陈述,当事人首先要保持冷静,尽可能收集能够证明对方陈述为虚假的证据。比如,若对方声称加班情况与实际不符,当事人可以提供考勤记录、工作邮件等证据来反驳。然后,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要及时向仲裁庭指出对方的虚假陈述,并提交自己收集的证据。 对于作虚假陈述的一方,仲裁庭有权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措施。若情节较轻,仲裁庭可能会对其进行训诫,提醒其要如实陈述。若情节严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能会对虚假陈述方处以罚款等处罚。此外,虚假陈述可能会影响仲裁庭对该方陈述和主张的采信度,导致其在仲裁中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在劳动仲裁中遇到虚假陈述的情况,当事人要积极收集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依靠仲裁庭的公正裁决来处理虚假陈述问题。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