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员工不签劳动合同该怎么办呢?

我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有个员工一直拖着不签劳动合同,我担心之后会有法律风险。想了解下,遇到这种员工不签劳动合同的情况,我该采取什么合法的措施来处理呢,怎样才能避免公司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展开 view-more
  • #劳动合同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当员工不签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要谨慎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以下从法律规定、处理措施以及风险规避等方面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由此可见,用人单位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定义务。 当遇到员工不签劳动合同的情况时,用人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用人单位应在入职时就及时与员工沟通签订劳动合同事宜,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例如,可以向员工发送签订劳动合同的通知书,明确告知签订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收到该通知。这样做是为了证明用人单位已经履行了告知义务。 其二,如果员工收到通知后仍拒绝签订,用人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也就是说,在一个月的宽限期内,用人单位及时终止劳动关系,既不用支付经济补偿,又能避免后续的双倍工资风险。 其三,若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员工仍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此时虽然也可以终止劳动关系,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所以,用人单位要把握好时间节点,及时处理。 为了规避此类风险,用人单位可以在招聘环节加强管理,在面试时就向应聘者明确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和重要性。同时,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对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监督,确保所有员工都及时签订合同。总之,用人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员工不签劳动合同的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法律风险。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