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人后肇事者拒绝赔偿该怎么办?


当遇到撞人后肇事者拒绝赔偿的情况时,可通过以下步骤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首先,及时报警并获取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第一时间报警是非常重要的。交警会到现场进行勘查、调查,然后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这份认定书是确定事故双方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比如认定肇事者承担全部责任、主要责任等,它对于后续的索赔起着关键作用。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其次,与肇事者及其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协商。拿到责任认定书后,可以尝试与肇事者及其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情况并提出赔偿要求。将自己因事故遭受的损失,如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详细列出,并要求合理赔偿。但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肇事者拒绝配合或者保险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诿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协商不成,就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医疗费发票、误工证明等,向事故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然后作出判决。一旦法院判决肇事者承担赔偿责任,而肇事者仍然拒不执行的,还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