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错后患者无钱医疗该怎么办?


当医疗过错发生后患者面临无钱医疗的困境时,可通过多种法律途径来解决。首先,我们要了解医疗过错的含义。医疗过错指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存在过失的行为。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就意味着,如果确定是医疗过错导致患者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有义务对患者进行赔偿。患者可以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要求其先行垫付后续的医疗费用。在协商过程中,患者要收集好相关的证据,比如病历、检查报告、诊断证明等,这些证据可以证明医疗过错的存在以及患者受到的损害情况。 如果与医疗机构协商不成,患者可以通过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来确定责任。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要按照规定进行赔偿。 此外,患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患者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提供充分的证据,以获得合理的赔偿,用于后续的医疗治疗。 除了向医疗机构索赔外,患者还可以考虑申请社会救助。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家对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者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患者可以向当地的民政部门咨询相关的救助政策和申请流程,看是否符合救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