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纠纷当事人死亡该怎么办?


在侵权纠纷里,如果当事人死亡,处理方式需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 首先要明确相关法律概念。侵权纠纷指的是因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权益所产生的纠纷,比如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等。而当当事人死亡时,就涉及到民事权利能力和诉讼主体资格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这意味着自然人死亡后,其民事权利能力消灭。 若侵权纠纷中的受害人死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条规定,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组织,该组织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所以,受害人的近亲属,像配偶、父母、子女等,可以作为新的权利人参与到侵权纠纷中,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等。在这种情况下,近亲属要及时向法院说明情况,并提交能证明自己与受害人关系的相关材料,从而继续进行诉讼程序。 要是侵权人死亡,也不意味着侵权责任就随之消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也就是说,侵权人的继承人在继承其遗产的范围内,需要对侵权之债进行清偿。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的继承人承担赔偿责任,但赔偿范围以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若继承人放弃继承,受害人则不能要求继承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执行侵权人的遗产来获得赔偿。 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受害人死亡还是侵权人死亡,相关当事人都应及时与法院沟通,按照法律程序处理侵权纠纷。同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证据,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