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特困供养人员不再符合供养条件该怎么办?
我是一名特困供养人员,之前一直享受着特困供养待遇。但最近我的情况有了变化,可能不再符合供养条件了。我特别担心之后的生活,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想了解一下,按照2024年的规定,像我这种不再符合供养条件的特困人员应该怎么办呢?
展开


当特困供养人员不再符合供养条件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下面为你详细介绍整个处理过程以及背后的法律依据。 首先,我们要明确特困供养人员的定义。特困人员指的是那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对这类人员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如果特困供养人员的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供养条件,就会进入终止供养的程序。通常来说,相关部门会进行动态管理和定期复核。一旦发现特困人员不再符合供养条件,比如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或者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恢复了履行义务的能力等,当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查证属实后,会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然后终止其特困供养待遇。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特困人员不再符合供养条件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终止供养并予以公示。这一规定明确了终止供养的具体流程。 当特困供养待遇终止后,特困人员的生活保障并非完全没有了。若其符合其他社会救助条件,比如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仍然可以根据相应规定申请其他救助。《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了多种社会救助制度,以满足不同困难群体的需求。 对于特困供养人员本人而言,若认为自己仍然符合特困供养条件,对终止供养的决定存在异议,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整个过程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以确保公平公正地保障特困人员的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