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拍的片丢失了该怎么办?


当工伤鉴定拍的片丢失后,不必过于焦虑,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以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我们要了解工伤鉴定的概念。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有关事宜进行鉴定的行为。它是确定职工工伤等级和赔偿标准的重要依据。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三)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这里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要提供工伤鉴定拍的片子,但片子通常是辅助证明工伤情况的重要材料。 如果片子丢失,第一步可以尝试到当初拍摄片子的医疗机构进行补办。一般来说,医院都会有患者的影像资料存档。你可以携带本人的身份证、病历等相关资料,前往医院的影像科或档案室,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申请调取并复印当时的片子。医院有义务为患者提供这些资料。 要是医院无法提供片子,但有相关的检查报告,这些报告同样可以作为证明工伤情况的依据。检查报告中详细记录了受伤部位的情况,在工伤鉴定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还可以收集其他相关的证据来证明工伤情况。比如,工友的证人证言,他们可以描述你受伤时的具体情况;现场的监控视频,如果有记录到你受伤的过程,也能作为有力的证据;病历本上医生的诊断记录等。这些证据可以与其他材料相互印证,增加工伤认定的可信度。 如果因为片子丢失导致工伤鉴定遇到困难,你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说明情况,请求他们根据现有的证据材料进行综合判断。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根据实际情况,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鉴定。 总之,工伤鉴定拍的片丢失并不意味着无法进行工伤认定和鉴定,通过合理的补救措施和充分收集其他证据,依然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