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伤残该怎么办?


当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伤残时,以下是一系列需要遵循的步骤和相关法律依据。首先,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要做的是救助伤者。这是出于人道主义,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明确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其次,要及时报警并通知保险公司。报警是为了让交警部门来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这是后续处理的重要基础。而通知保险公司,则是为了后续的理赔事宜。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会在其责任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一般来说,车主都会购买交强险,在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内,保险公司会对受害人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 然后,等待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交警会根据事故现场的勘查、当事人的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来确定事故双方的责任比例。责任认定书是划分赔偿责任的重要依据。如果对责任认定结果不服,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复核。《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的,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同一事故的复核以一次为限。 接下来,如果伤者被认定为伤残,需要进行伤残鉴定。伤残鉴定一般在治疗终结后进行,由专业的鉴定机构根据伤者的伤情、恢复情况等进行评定,确定伤残等级。伤残等级不同,赔偿的标准也不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最后,关于赔偿问题。双方可以先进行协商,如果协商达成一致,签订赔偿协议并履行。如果协商不成,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赔偿问题。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根据责任认定书、伤残鉴定结果等证据,依法判决赔偿的金额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