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确认交通责任时当事人该怎么办?


当遇到无法确认交通责任的情况时,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处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概念。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就是由交警根据事故现场的各种证据,对事故各方当事人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确定各方应承担的责任比例。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交通警察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如果因现场变动、证据灭失等原因导致无法确认交通责任,也就是无法查清交通事故成因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载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申请复核、调解和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期限。 当事人在面对无法确认交通责任的情况时,有以下具体应对方法。在交警处理阶段,要积极配合交警的工作,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事故信息。比如,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当时的天气状况、双方车辆的行驶方向和速度等。还可以提供现场的证人信息,这有助于交警更全面地了解事故情况。 如果对交警的处理结果有异议,当事人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可以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同一事故的复核以一次为限。 若无法通过交警处理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民事诉讼中,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来判断各方的责任。当事人要注意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比如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车辆的维修记录,医院的诊断证明等。法院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决。如果双方都有过错,一般会根据过错程度分担责任;如果双方都没有过错,可能会根据公平原则,由双方分担损失。总之,在无法确认交通责任时,当事人要保持冷静,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