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不下去了遇到仲裁该怎么办?


当公司经营不下去时遇到仲裁,以下是一些需要了解的内容和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劳动仲裁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争议事项进行居中公断与裁决的一种法律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公司面临仲裁时,第一步要做的是积极应对,收到仲裁通知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答辩书。答辩书要针对劳动者提出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清晰地阐述公司的观点和依据。比如,如果劳动者要求支付加班费,公司要说明是否已经支付以及支付的依据。 接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证据。证据是仲裁结果的关键因素。公司应收集与案件有关的所有证据,如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支付凭证等。这些证据可以证明公司在劳动用工过程中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例如,若劳动者声称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要求双倍工资赔偿,而公司有双方签订的有效劳动合同,这就是有力的反驳证据。 在仲裁过程中,公司可以考虑与劳动者进行和解。和解是一种灵活的解决方式,可以避免长时间的仲裁程序和可能的法律风险。和解可以在仲裁的任何阶段进行,双方可以就赔偿金额、支付方式等达成一致。如果和解成功,要签订书面的和解协议,并按照协议履行。 如果仲裁结果对公司不利,公司也有相应的救济途径。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需要注意的是,提起诉讼要准备充分的理由和证据,以争取在法院阶段获得更有利的结果。 总之,公司经营不下去遇到仲裁时,要依据法律规定,积极、合理地应对,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