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遇到征地该怎么办?


当遇到土地纠纷又面临征地的情况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处理。 首先,要明确土地纠纷的类型。土地纠纷一般有土地所有权纠纷、土地使用权纠纷等。土地所有权纠纷主要是关于土地归谁所有的争议,比如村集体之间对某块土地所有权的争执;土地使用权纠纷则是在土地使用方面的矛盾,像承包地的使用界限、流转过程中的权益问题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所以,当发现土地存在纠纷时,当事人可以先尝试自行协商,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看能否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协商不了,就可以寻求政府的介入处理。 在面临征地时,被征地者享有一系列合法权益。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规定,被征收人有获得公平补偿的权利,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而且,征收方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征地,要进行公告,告知被征地者征地的范围、用途、补偿标准等信息。 若土地纠纷在征地过程中还未解决,这可能会影响征地的进度和补偿的发放。在这种情况下,被征地者可以积极与征收方沟通,说明土地纠纷的情况,要求征收方在纠纷解决后再进行相关的征地补偿发放等工作。同时,要保留好与土地纠纷和征地相关的所有证据,比如土地权属证书、承包合同、征地公告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可能会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对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与征收方在补偿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者民事诉讼。通过法律程序,由法院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从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在土地纠纷遇到征地的复杂情况下,要保持冷静,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