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倒闭了拖欠的工资怎么办?


当公司倒闭而拖欠员工工资时,员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我们要明确工资是员工付出劳动后应得的报酬,公司倒闭并不能免除支付工资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公司倒闭导致拖欠工资,显然违反了这一法律规定。 第一步,员工可以与公司的负责人或清算组进行沟通协商。因为公司在倒闭后通常会进入清算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工资是优先受偿的债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首先要支付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所以,员工可以向清算组说明情况,要求其按照法律规定支付拖欠的工资。 如果协商不成,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负责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行政部门。员工可以携带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到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根据员工提供的线索进行调查,如果查证属实,会依法对公司进行处罚,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另外,员工还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解决问题。劳动仲裁是一种准司法程序,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进行裁决。员工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证据,然后作出裁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员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后,如果公司倒闭后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员工的工资可能无法得到全额支付。但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也不要轻易放弃维权。因为即使公司破产,在破产程序中,员工的工资仍然是优先受偿的债权。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公司的股东可能会因为出资不实、抽逃出资等行为,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员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一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尽可能挽回自己的损失。总之,当公司倒闭拖欠工资时,员工要及时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