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没有证据该怎么办?


如果遇到纠纷却没有证据,不用过于慌张,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应对方法。 首先,可以尝试及时收集证据。比如通过调查取证、询问证人、查阅相关文件等方式,尽可能搜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也可以请律师凭借专业能力和经验帮助搜集证据。 其次,若是纠纷属于劳动纠纷,并且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根据法律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的责任。要是用人单位不提供,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这就是说员工不用过于担心此类证据的收集问题。 另外,还可以寻求证人证言。如果存在了解纠纷情况的知情人,可以通过合理沟通、咨询律师等方式,寻求证人的帮助,让证人出庭作证,以此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若纠纷涉及到专业技能或领域的问题,聘请专业人士提供鉴定意见也是一种办法。例如在房屋质量纠纷中,请建筑工程师提供鉴定意见,证明房屋存在质量问题,该鉴定意见就可以作为证据提交。 最后,关注对方提供的证据。如果对方提供的证据存在漏洞或矛盾,可以针对对方证据进行质证,寻找证据漏洞,从而推翻对方证据,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总之,在纠纷没有证据时,要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概念: 举证责任:简单说就是打官司时,由哪一方负责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如果该方不能提供足够证据,可能就要承担不利后果,比如败诉。 证据三性: 客观真实性:指证据是能证明案件真实有效的、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比如一份合同,它是真实签订的,不是伪造的,就具有客观真实性。 关联性:指作为证据的事实必须是与案件所要查明的事实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从而能够说明案件事实。例如在一场借款纠纷中,借条就与借款事实存在紧密关联。 合法性:指证据必须由当事人按照法定程序提供,或由法定机关、法定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调查、收集和审查。比如通过合法的录音设备录制的与纠纷有关的对话,才可能作为合法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