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的利润表上面金额应该填什么?


年报的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上面需要填写的金额主要涉及多个关键项目,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营业收入”,它指的是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填写时,这个金额就是企业全年通过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所获得的收入总和。比如一家销售服装的企业,这一年卖衣服得到的所有收入都要算进来。 “营业成本”是与营业收入相对应的,是企业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按照会计准则,企业应当根据在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的方式,确认相应的成本。它涵盖了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像前面提到的服装企业,制作衣服所花费的布料、人工等成本就属于营业成本。 “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计税依据和税率来计算应缴纳的各项税费,并填入该项目。 “销售费用”是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销售人员的工资、广告费、运输费等。这些费用都是为了促进销售而产生的,要将全年的相关费用累计后填写在此。 “管理费用”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像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等都包含在内。企业需要将一年内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进行汇总后填入利润表。 “财务费用”反映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比如利息支出、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企业要把全年的财务费用情况统计出来填写在利润表相应位置。 “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是: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等。它体现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盈利情况。 “利润总额”是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得到的。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如政府补助、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支出则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如罚款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等。 “净利润”是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所得税费用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通过以上各项金额的准确填写,利润表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在这一年的经营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