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需要注意什么?
我遇到了医疗事故,准备去做鉴定,但不清楚整个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比如在提交材料方面、鉴定机构选择上,还有鉴定过程中的一些流程和规则等,希望能了解全面一点,避免因为自己不懂而影响鉴定结果。
展开


医疗事故鉴定是确定医疗纠纷中是否存在事故以及事故责任程度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时,有诸多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是鉴定机构的选择。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所以,患者在选择鉴定机构时,要注意其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一般首次鉴定会选择当地市级或县级的医学会。 其次是提交材料的准备。患者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等,这些材料能反映患者的诊疗过程。同时,还要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医疗机构则要提交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等。双方都应确保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若隐瞒或提供虚假材料,会影响鉴定结果,甚至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再者是鉴定过程中的陈述和答辩。患者或其家属要在规定时间内,清晰、准确地陈述医疗过程和自己的诉求。在面对专家提问时,要如实回答。医疗机构也要对诊疗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整个过程要尊重鉴定专家,遵循鉴定程序的安排。 最后是对鉴定结果的处理。如果对首次鉴定结果不服,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当事人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