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高利贷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认定高利贷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考量,以下为您详细介绍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高利贷的概念。高利贷指的是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行为。通俗来讲,就是贷款的利息高得超出了正常范围。对于利息的约定,是认定高利贷的关键因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说,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了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的利息就不受法律保护,这种情况就可能涉及高利贷。 其次,在认定时要注意利息的计算方式。有些放贷人会采用一些隐蔽的手段来计算利息,比如将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这意味着,如果放贷人预先扣除利息,那么在认定借款本金和利息时,要按照实际出借的金额来计算。例如,出借人声称借给借款人1万元,但预先扣除了1000元利息,实际只给了借款人9000元,那么在计算利息和还款金额时,应以9000元为本金。 再者,要关注借贷合同的条款。一些高利贷放贷人可能会在合同中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如高额的违约金、逾期费用等。这些不合理的费用也可能被视为变相的高利息。在审查合同时,要仔细查看这些条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合同中的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同时,要注意合同中关于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等内容是否明确合理。 另外,还要考虑借贷的目的和用途。如果借贷是用于违法犯罪活动,那么这种借贷关系本身可能就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而且,有些放贷人可能会以合法的借贷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比如以正常借贷为名,实则进行非法集资等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借贷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放贷人还可能面临刑事法律责任。 最后,要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在借贷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这些证据对于认定借贷关系的真实性、利息的约定以及还款情况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发生纠纷,这些证据可以帮助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认定高利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仔细审查利息约定、计算方式、合同条款等内容,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