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时购房者应注意什么?


在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时,购房者需要注意多方面的事项,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下面将从合同主体、合同条款以及手续文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要明确合同的主体。购房者必须确认与自己签订合同的对象是开发商,要查看其是否具备“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应当符合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已通过竣工验收等条件,“五证”是衡量开发商售房资格的重要依据。若开发商缺少相关证件,那么购房者的权益可能会面临较大风险。 其次,仔细审查合同条款至关重要。关于房屋的基本信息,如房屋的位置、面积、户型等,必须在合同中明确且准确无误。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也需要特别关注,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 再者,交房时间和违约责任是合同中的关键部分。交房时间应该有明确的日期和违约后的处理办法。若开发商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房,购房者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约定应当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合同中可以约定逾期交房的违约金计算方式等。 此外,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要对等。购房者要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开发商免除自己责任、加重购房者责任、排除购房者主要权利的条款。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以及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格式条款无效。如果遇到此类不公平的条款,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进行修改。 最后,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确保手续文件的完备。购房者要妥善保管好开发商开具的收据、发票等相关凭证,这些都是证明自己购房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注意合同的备案情况,根据相关规定,开发商应当自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商品房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和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备案。购房者可以督促开发商及时办理合同备案手续,以保障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总之,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要保持谨慎,仔细审查合同的各个方面,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