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借款合同书需要注意什么?


签订借款合同书有诸多需要留意的地方。 首先,要核实确认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如果合同对方是自然人,要核实并复印、保存其身份证件,确认其真实身份和行为能力;要是对方为法人,得查询其工商注册资料并实地考察公司情况,确定真实性,还要核实订约人是否有公司授权委托,查验授权委托书、介绍信,并且合同必须加盖对方单位公章、合同专用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才有效。 其次,合同形式方面,需签订书面合同,采用口头、信件、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必须签订确认书并盖章签字。不过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但从保障权益角度,书面合同更可靠。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是《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所规定的 。 再者,注意合同条款内容。合同中要明确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比如借款用途,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借款是为了赌博、吸毒等非法活动,这样的借款合同无效,法律不予保护。同时,借款利率的约定要合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超出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另外,尽量要求提供担保。保证人应当具有代债务人偿还借款的经济实力,由担保人在借款协议上签字。但国家机关(国务院专门批准的除外)、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实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不得作为保证人。 最后,关于诉讼时效。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债权人可以随时提出还款主张,不受两年诉讼时效的限制,但提出还款主张后两年内没有继续主张的,视为超过诉讼时效,法律不予支持。 相关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 。 保证: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