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的界限是什么


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的界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主观目的来看。民间借贷中,借款人一般没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只是暂时资金困难需要借款,并且打算在约定时间偿还。比如,小张因为家人生病急需钱,向朋友小李借款,并承诺病好后工作挣钱还款,这就是正常有还款意愿的民间借贷。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就是想把对方的钱据为己有,根本不打算还。像小王编造自己投资大项目能赚大钱的谎言,向多人借钱后却拿去肆意挥霍,这就是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诈骗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了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其次,看借贷关系建立的基础。正常的民间借贷大多发生在彼此熟悉、相互信任的人之间,比如亲戚、朋友、同事等,双方基于日常的了解和信任达成借贷。例如,多年好友小赵因生意周转找小钱借钱,小钱基于对小赵的信任借了钱。但诈骗往往发生在双方不太熟悉时,诈骗者通过虚构身份、编造事由等手段获取被害人信任来“借款”。比如有人在网上伪装成高富帅,编造各种理由向网友借钱。 再者,看借款原因。民间借贷的借款人通常是因为真实的生活、生产困难,像孩子上学、房屋维修、生意资金短缺等原因才借款。而诈骗分子所谓的借款原因往往是编造的虚假理由,比如虚构自己有紧急的生意订单需要资金周转实际根本不存在这笔生意。 另外,不能如期偿还时的表现也不同。民间借贷的借款人若不能按时还钱,一般会主动与出借人沟通说明情况,协商解决办法,并且会努力创造条件还款。但实施诈骗的人一旦骗到钱,可能直接消失不见、拒不承认借款,或者继续编造谎言拖延。 最后,关于数额。一般来说,民间借贷不论数额大小都属于民事范畴。而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达到数额较大标准,构成诈骗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会面临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等刑罚;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以及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罚更重。不过,数额不是区分两者的唯一标准,还是要综合判断。总之,区分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界限,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不能仅依据某一点来确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