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会不予处罚?
我最近遇到点事,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我想知道,在法律上,什么样的情形下是可以不用接受行政处罚的呢?比如是不是年龄小就不会被处罚,还是有其他情况?希望能了解清楚,心里有个底。
展开


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的制裁。在某些情形下,即使当事人有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也会不予处罚。 首先,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这是因为十四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认知和控制能力上还不够成熟,难以对自己的行为有充分的理解和判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其次,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这类人群由于精神或智力方面的原因,无法正常认知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不具备承担行政处罚责任的能力。《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再者,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也就是说,如果违法行为本身情节很轻,而且当事人发现后马上进行了改正,没有给他人、社会带来实际的损害,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不用接受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有相关规定。 最后,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一般要求违法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才会给予处罚,如果当事人能够拿出充分的证据表明自己对违法行为没有故意或者过失,那么就不应受到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