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些情况下被告诽谤罪可以胜诉?
我被人以诽谤罪起诉了,心里特别着急。我觉得自己是冤枉的,根本没有诽谤对方。但不太清楚法律上在什么情况下被告诽谤罪能胜诉,想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形和依据,这样心里也能有个底。
展开


在法律上,被告若想在诽谤罪指控中胜诉,可从多个方面寻找依据。 首先,从事实认定方面来看,如果被告能够证明所涉言论是真实的,那就不构成诽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若言论是基于客观事实,即便可能对他人名誉有一定影响,也不构成诽谤。比如,甲说乙曾因盗窃被判刑,只要甲能拿出乙确实有盗窃判刑记录的证据,那甲的言论就不是诽谤。 其次,从主观故意角度,如果被告不存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也可能胜诉。诽谤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即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要是被告只是因为误解、误信等原因传播了不实信息,没有故意损害他人名誉的意图,就不符合诽谤罪的主观要件。例如,丙听了他人的传言,以为丁出轨了,便随口说了出来,后来发现传言是假的,丙这种情况就缺乏故意。 另外,从情节严重程度上考量,诽谤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如果被告的行为情节轻微,没有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的名誉损害、社会影响等后果,也不会被认定为诽谤罪。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或者在社会上造成广泛恶劣影响等情况才属于情节严重。比如,戊说了几句关于己的不实言论,但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对己的生活和名誉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就可能不构成犯罪。 还有一点,如果言论属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批评建议等合法行为,也不应认定为诽谤。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公共事务等进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只要是基于合理的目的和事实依据,即便言辞可能激烈一些,也受到法律保护。比如,庚对某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批评曝光,只要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就属于正当的舆论监督。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