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司法鉴定在什么时间可以做?
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时间确定比较复杂,得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
首先,从法律规定角度来说,司法鉴定必须在诉讼过程中提出申请,并要在法院规定的举证期限内完成提交 。一般情况下,举证期限设定在法院首次开庭之前,大概持续一个月,但具体时长会根据实际案件情况有所浮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九条提到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相关规定,这和司法鉴定申请时间相关联,因为司法鉴定申请要在这个举证期限内进行。
从实际操作来看,通常建议在伤势稳定后再进行残疾等级等方面的鉴定工作。这是因为如果在伤势还不稳定时就鉴定,后续伤情发生变化,很可能导致鉴定结果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伤害情况。
立案后的时间安排上,通常来讲,医疗纠纷立案后,法院会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安排司法鉴定时间,一般在立案后的1至3个月内展开鉴定工作。不过这不是绝对的,会受到案件复杂程度、鉴定机构工作安排等因素影响。简单案件可能很快启动鉴定,复杂案件鉴定时间可能变长。
另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相关报告或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有一系列时间安排。比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符合规定予以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有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还有,按照《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二十八条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鉴定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限可以延长,延长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
相关概念:
举证期限:就是法院给当事人规定的提供证据的时间范围。在这个期限内,当事人要把和案件有关的证据提交给法院,要是超过这个时间,可能一些证据法院就不认可了。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专门针对医疗事故进行的一种鉴定,由专业的医学会组织,通过对相关材料、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是不是医疗事故以及事故的等级等情况。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