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什么情况下不能取保候审?

我家里人最近被拘留了,我们想帮他申请取保候审,但又不太清楚具体情况。想知道在法律上,到底什么情况下是不能取保候审的呢?我怕白忙活一场,所以想先了解清楚。
展开 view-more
  • #取保候审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几种常见情况下一般不能取保候审: 首先,严重暴力犯罪通常较难取保候审。比如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等。这类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对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为了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司法机关一般不会对涉嫌这类严重暴力犯罪的嫌疑人取保候审。例如,某人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基于案件的性质和影响,大概率不会批准取保候审申请。 其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自杀、逃跑、再犯罪等危险的,也不能取保候审。司法机关在决定是否取保候审时,会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具体情况,判断其是否有妨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可能性。如果有证据表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自杀倾向,或者曾经试图逃跑,或者可能再次实施犯罪,那么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就不会批准取保候审。比如,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讯问过程中,多次表现出对法律的漠视和抗拒,甚至扬言要报复被害人及其家属,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就会认为其存在再犯罪的危险,不会给予取保候审。 再者,证据表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可能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一般也不予取保候审。因为这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罪行较为严重,可能面临较重的刑罚,为了确保刑罚的执行和司法的公正,司法机关通常不会轻易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例如,在一些重大经济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巨大,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现有证据很可能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这种情况下,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另外,对于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也通常不适用取保候审。累犯是指因犯罪被判处一定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犯罪集团的主犯则是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这两类人主观恶性较大,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较高,对社会的危害性也相对较大,所以司法机关一般不会对他们取保候审。比如,某人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不久又参与了一起抢劫犯罪集团,并且在其中起到了主要的组织和指挥作用,那么他就属于累犯和犯罪集团主犯,很难获得取保候审。 总之,能否取保候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司法机关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据法律规定作出决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