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中一个请求是在什么时候提出?
我遇到了一些纠纷打算申请仲裁,但是不太清楚在仲裁过程里,一个请求具体应该在什么时间提出来。是一开始申请的时候就要明确,还是在仲裁进行中的某个阶段也能提出呢?我担心提晚了或者提早了对自己不利,希望了解一下这方面的规定。
展开


在仲裁程序里,关于一个请求提出的时间,涉及到仲裁申请和仲裁程序推进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从仲裁申请阶段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有仲裁协议;(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这就表明,在最初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时,申请人就需要明确提出具体的仲裁请求。这里的“具体的仲裁请求”,指的是申请人希望通过仲裁达到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比如要求对方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履行某项义务等。这是启动仲裁程序的基础要素之一,如果没有明确的仲裁请求,仲裁委员会可能不会受理申请。 其次,在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申请人也有可能增加或者变更仲裁请求。不过,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根据《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不同仲裁委员会规则可能略有差异),当事人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提出增加或者变更仲裁请求。通常来说,如果是在仲裁庭组成前提出增加或变更请求,相对比较宽松;但如果仲裁庭已经组成并开始审理,申请人提出增加或变更请求,可能需要经过仲裁庭的许可。仲裁庭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审理进度、对方当事人的答辩权利等因素来决定是否准许。例如,如果增加或变更请求导致需要重新确定举证期限、影响仲裁程序的正常进行,仲裁庭可能会谨慎考虑。 此外,如果超过规定的期限提出新的请求,仲裁庭可能会不予受理。所以,当事人一定要留意仲裁委员会关于提出请求的时间规定,按照规则来行事,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在仲裁程序中得到充分的主张和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