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诉讼的方法?
我遇到了一些纠纷,不太清楚什么时候适合通过诉讼来解决问题。是所有的矛盾都能起诉吗,还是有特定的条件呢?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具体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采取诉讼这种途径,希望得到详细的解答。
展开


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通俗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官司”。 在我国,不同类型的案件有不同的起诉条件。以民事诉讼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比如说,你借给别人钱,别人到期不还,你作为出借人,和这个借贷纠纷有直接利害关系,这就满足了第一个条件;你要知道借款人是谁,他的身份信息要明确,这符合第二个条件;你要求对方还钱就是具体的诉讼请求,而借条、转账记录等就是事实和理由;同时,借贷纠纷属于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刑事诉讼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例如,侮辱、诽谤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占案等。而对于公诉案件,则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般是由公安机关或其他侦查机关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行政诉讼的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比如,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