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动关系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原有的权利和义务不复存在。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 一、劳动合同期满 这是最常见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当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期限届满时,劳动合同自然终止。比如,您和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三年期满后,如果双方没有续签的意愿或行为,劳动合同就终止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终止。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其劳动合同的终止要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当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劳动合同终止。因为此时劳动者已经进入了养老阶段,不再具备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也明确了这一点。例如,一位员工达到了6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并且办理好了退休手续,开始领取养老金,那么他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就自动终止。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 如果劳动者死亡,其作为劳动合同一方主体的资格就消灭了,劳动合同自然无法继续履行,从而终止。而当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时,在法律上也等同于其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这同样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比如,员工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过法定程序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用人单位可以终止与其的劳动合同。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当用人单位被法院宣告破产时,意味着其已经无法继续经营,失去了履行劳动合同的能力和条件。此时,劳动合同也应当终止。《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劳动合同终止。例如,一家企业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最终被法院宣告破产,那么该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就会终止。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意味着其经营资格被取消;被责令关闭,是行政机关强制其停止经营;被撤销,是因各种原因被有权机关撤销设立登记等;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则是其自主作出的停止经营的决定。在这些情况下,用人单位都无法继续履行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终止。同样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比如,一家工厂因环保不达标被责令关闭,其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就会终止。 总之,法律明确规定了多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这些规定既保障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应当了解这些法律规定,以确保自身的行为符合法律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