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呢?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犯罪行为人在正式实施犯罪行为之前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从法律条文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那么,哪些行为具体属于犯罪预备呢?首先是准备工具的行为。这包括为实施犯罪而购买、制造、寻找、借用犯罪工具等。比如,为了实施盗窃而购买撬锁工具;为了杀人而购买刀具、枪支等凶器;为了放火而准备汽油、打火机等。这些工具是实施犯罪行为的物质基础,准备工具是犯罪预备的常见形式。
其次是制造条件的行为,这是一个范围比较宽泛的概念。常见的制造条件行为包括:
策划犯罪计划。犯罪人会详细地谋划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步骤等。例如,抢劫犯会提前勘察银行的营业时间、安保情况,规划逃跑路线等。
勾结共同犯罪人。在一些犯罪中,单个犯罪人可能无法完成犯罪,需要与他人合作。这时,犯罪人会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与犯罪,并进行分工。比如,在盗窃团伙中,有人负责望风,有人负责开锁,有人负责搬运财物等。
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为了确保犯罪行为能够顺利实施,犯罪人会提前排除可能遇到的阻碍。例如,为了入室盗窃 ,先破坏房屋的防盗设施;为了抢劫,提前将被害人的通讯工具破坏,使其无法求救。
调查被害人行踪。犯罪人会了解被害人的日常活动规律、生活习惯等信息,以便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实施犯罪。比如,跟踪被害人,了解其上下班时间、经常出入的场所等。
前往犯罪场所。犯罪人会提前到达犯罪地点,等待合适的时机实施犯罪。例如,为了在商场盗窃,提前进入商场,观察商品存放位置和人员流动情况。
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犯罪预备,关键在于该行为是否是为了犯罪而进行的准备,并且是否在犯罪行为正式实施之前。同时,犯罪预备虽然还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后果,但它已经对社会秩序和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所以法律也对其进行了规制。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居住证变更单位申请书该如何写?
欠款几百万被起诉了该怎么办?
诈骗嫖娼会怎么处罚?
上诉时已经质证过的证据还需要再次质证吗?
第三人抵押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同一法人代表的两家企业可以进行招标吗?
中国法院有公共律师吗?
农村医保在省内是否通用?
法院对于欠款案件金额达到多少能立案成功?
用刀劫持人质构成什么罪?
民办学校交的社保是什么类型的?
如何用手机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
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办理停保手续?
犯罪人员的手机什么时候能交还家属?
可以作为破产债权申报的范围是哪些?
合同成立的效力是什么意思,与生效有什么区别?
绑架罪情节较轻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房屋出租有哪些法律法规?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