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合同约定是无效的呢?


在法律领域,合同约定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一份合同里的约定如果不符合法律规定,就可能被判定为无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形。 首先是主体不适格。签订合同的当事人要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比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独立签订的合同约定通常是无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其次是意思表示不真实。如果一方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让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那么相关约定也可能无效。例如,甲故意隐瞒产品的重大缺陷,诱使乙签订购买合同,这种情况下合同的相关约定可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被撤销的合同约定自始无效。 再者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约定不能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相冲突。比如,买卖毒品的合同,因为毒品交易本身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所以这样的合同约定是绝对无效的。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还有就是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就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如果合同约定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违背了社会道德风尚,那也是无效的。例如,以违法方式讨债的合同约定,明显违背公序良俗,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最后是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当合同双方当事人恶意勾结,为了谋取私利而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时,合同约定无效。像甲和乙恶意串通,低价转让丙的财产,损害了丙的利益,这种合同约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总之,在签订合同时,我们要仔细审查合同约定,确保其符合法律规定,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