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借条不具备法律效力?


在日常生活中,借条是证明借贷关系的重要凭证,但并不是所有借条都具有法律效力。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几种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借条情形。 首先是明知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借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例如,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借钱是用于赌博、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借条不受法律保护。因为法律不保护基于违法活动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这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序良俗。 其次是违背真实意愿的借条。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借条,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比如,在被威胁、强迫的情况下写下借条,或者受到欺骗误以为是其他文件而签署了借条,这种借条在被撤销后就不具有法律效力。《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再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借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民事法律行为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了借条,该借条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明确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还有借条内容违法的情况。借条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如果借条约定的利息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上限,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根据相关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此外,如果借条中约定了一些违法的条款,如以非法手段催讨债务等,整个借条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最后是借条形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虽然借条的形式不是决定其效力的唯一因素,但在某些情况下,形式上的瑕疵可能会影响其证明力。例如,借条没有双方当事人的签字或者盖章,或者签字盖章不真实等,可能会导致借条的效力存在争议。在实践中,为了避免纠纷,借条应当尽量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总之,在签订借条时,双方应当确保借条的内容合法、真实、有效,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对借条的效力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