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民间借款合同无效,怎样签借款合同才有效?


民间借款合同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明确哪些合同无效以及如何签订有效合同,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哪些民间借款合同是无效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违背公序良俗的。简单来说,如果借钱的钱是从银行套取来再转借给别人,或者是把非法集资来的钱转借,又或者是不具备放贷资格还专门以放贷盈利,这些情况下签订的借款合同都是无效的。而且,如果明知道对方借钱去干违法犯罪的事还借,合同同样无效。 接下来,我们讲讲怎样签订借款合同才有效。一般而言,有效的借款合同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其一,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双方要能够理解合同的内容和自己的行为后果。比如,未成年人签订的借款合同可能就会因为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效力待定或者无效。其二,合同的内容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也就是说,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如果一方是在被威胁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那这个合同是可以被撤销的。其三,合同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比如,合同约定的利息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超过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在签订借款合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事项。合同最好采用书面形式,明确借款金额、用途、利率、还款时间、还款方式等主要条款。这样可以避免日后因为这些事项约定不明确而产生纠纷。同时,要保存好相关的证据,比如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签订借款合同要谨慎,确保合同合法有效,才能保障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