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商标侵权行为会构成犯罪?


商标侵权行为在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会构成犯罪。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构成犯罪的商标侵权行为以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假冒注册商标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这里的“同一种商品、服务”很好理解,就是指完全一样的商品或服务;“相同的商标”指的是和注册的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情节严重”一般包括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等情形。比如,一家正规的饮料公司注册了“清泉”商标,而另一家小作坊未经许可,在自己生产的饮料上也使用“清泉”商标进行销售,并且销售金额达到了五万元以上,那么这家小作坊的行为就可能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其次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此罪。“明知”包括明明知道和应当知道两种情况。“数额较大”通常是指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例如,某商店老板知道进货的一批鞋子是假冒知名品牌“飞跃”的商标,仍然进行销售,且销售金额超过了五万元,那么该老板的行为就可能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最后是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此罪。“情节严重”包括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以上等情形。比如,有人私自制造某知名化妆品品牌的商标标识,并且制造的数量达到了二万件以上,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就可能构成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总之,商标侵权不仅损害了商标所有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我们应当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避免实施可能构成犯罪的商标侵权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