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赔偿拖延谁会吃亏?


在交通事故赔偿拖延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对双方都会有不利影响,但相对而言,拖延赔偿对于肇事者一方更为不利。 首先,对于受害者来说,赔偿拖延会使其无法及时获得经济补偿,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治疗、生活等。比如,受害者可能因无力支付后续治疗费用而延误病情,导致伤害进一步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在经济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不过,从法律保障角度来看,受害者的权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也就是说,受害者最终是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应有的赔偿的。 而对于肇事者一方,拖延赔偿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风险。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责任人有义务及时履行赔偿责任。如果拖延赔偿,受害者可能会向法院提起诉讼。一旦法院判决肇事者赔偿,而肇事者仍拒不执行,就会面临强制执行的情况。法院可以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肇事者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财产等。另一方面,拖延赔偿还可能导致赔偿金额的增加。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害者的损失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例如因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后续的医疗费用会相应增加。而且,如果进入法律程序,肇事者还可能需要承担诉讼费、鉴定费等额外的费用。此外,肇事者的拖延行为还可能影响其个人信用记录,在一些信用体系完善的地区,这种拒不履行赔偿义务的行为可能会被记录在案,对其今后的贷款、出行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赔偿拖延对肇事者更为不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肇事者应该及时履行赔偿义务,而受害者在遇到赔偿拖延的情况时,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