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父母的名字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在探讨用父母名字买房房子归属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些基本概念。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被称为借名买房,指的是实际购房人因各种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购买房屋,并以他人名义登记房屋所有权的行为。 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意味着,从不动产登记的角度,房产证上登记的是父母的名字,那么在法律形式上,房子的所有权归父母。因为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取决于登记。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存在借名买房的事实,那么实际出资人(也就是你)有可能主张房屋的实际所有权。这里的证据可以包括购房款的支付凭证,比如银行转账记录,能证明款项是由你实际支付的;还有你与父母之间关于借名买房的协议,书面协议是最直接的证据,如果没有书面协议,聊天记录、录音等能证明借名买房约定的也可以作为证据。 如果有证据证明借名买房事实存在,根据相关司法实践和法律原理,法院可能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房屋的实际归属。比如双方借名买房的真实意图,是否存在规避政策等非法目的。如果借名买房是为了规避限购政策等非法目的,那么这种借名买房协议可能会被认定无效。但如果不存在非法目的,且证据充分,法院有可能支持实际出资人对房屋所有权的主张。 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借名买房的事实,那从法律层面,房子就会按照不动产登记的情况,认定为父母的财产。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出资人只能根据具体情况,主张父母返还购房款等相关费用。比如以借款的方式主张,要求父母偿还购房款及相应利息。 总之,用父母名字买房后房子的归属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结合是否有借名买房的约定以及相关证据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