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品出售时已计提的跌价准备要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我是做小生意的,最近在处理商品账务时,发现商品出售后已计提的跌价准备要调整主营业务成本,不太明白为啥要这么做。这样调整对我的利润计算影响挺大的,我想知道背后的法律依据和原理,这对我正确核算成本和利润很关键。
展开


在会计和法律规定层面,当商品出售时对已计提的跌价准备调整主营业务成本是有其必要性和依据的。 首先,我们来解释下存货跌价准备这个概念。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简单来说,就是当存货的实际价值下降了,我们要提前把这部分损失考虑进去。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出售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这是因为主营业务成本反映的是企业销售商品等主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当我们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是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存货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进行预估。而当商品实际出售时,就需要对之前预估的减值情况进行实际的处理。 如果不调整主营业务成本,那么主营业务成本就会虚高。因为之前计提跌价准备已经考虑了存货价值的减少,如果出售时不把这部分已考虑的减少从成本中扣除,就会导致成本计算不准确,进而影响利润的计算。调整主营业务成本后,才能真实反映企业销售该商品所实际发生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所以,调整主营业务成本是符合会计核算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的,也是遵循相关会计准则的必然操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