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结转已售产品成本为何能减少商品库存量?

我在处理公司财务时,看到会计做结转已售产品成本的操作,发现商品库存量减少了。我不太明白这其中的原理,想知道为什么结转已售产品成本就能让商品库存量降低呢?这背后有什么法律依据或者规定来支撑这种操作吗?
展开 view-more
  • #产品成本结转
  • #商品库存
  • #会计核算
  • #权责发生制
  • #会计准则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会计核算中,结转已售产品成本确实会使商品库存量减少,不过这主要是基于会计原理和准则,并非直接由法律规定,但会计操作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几个关键概念。已售产品成本,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卖出去后,这些商品所耗费的成本,比如生产商品时用的原材料、支付的工人工资等。而商品库存,就是企业仓库里还没卖出去的商品数量。 当企业销售商品时,按照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在确认销售收入的同时,要把已售产品的成本从库存商品这个账户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权责发生制就是说,只要业务发生了,不管钱有没有实际收付,都要记录下来。《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了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而确认收入的同时,就需要对已售产品成本进行相应的结转。 从会计分录的角度来看,结转已售产品成本的分录是: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库存商品”是资产类科目,贷方表示减少;“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这就意味着,当我们做这个结转分录时,库存商品的金额会减少,反映在账面上就是商品库存量的减少。所以,结转已售产品成本通过会计处理的方式,合理地体现了商品从库存状态到已销售状态的转变,从而使得商品库存量减少。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