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资产会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我在学习财务知识的时候,看到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但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感觉有点抽象。我想知道从法律和财务的角度,这个等式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什么依据吗?
展开


在会计和法律层面,“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是一个基本的会计等式,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首先来理解一下相关概念。资产指的是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像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都属于资产。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比如银行贷款、应付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则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简单来说就是股东在企业中所拥有的权益。 从企业的资金来源角度来看,企业要开展经营活动,需要有资金去购置资产。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债权人借入,这就形成了负债;二是由所有者投入,这就是所有者权益。所以企业的资产其实就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两部分资金形成的,因此资产必然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从法律依据上来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了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条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作为重要的会计要素,它们之间的这种平衡关系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时,必须遵循这个等式,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个等式的平衡关系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无论企业发生何种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这种平衡关系。例如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资产内部一增一减,等式依然平衡;企业向银行借款,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等式还是平衡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