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为何判决事故不构成逃逸?
我遇到了一起事故,当时情况比较混乱,之后交警说我这算逃逸。可我觉得自己并不是有意的,现在到了法院阶段,想知道法院判决事故不构成逃逸是依据什么呀,我这种情况会不会被判定不构成逃逸呢?
展开


在法律上,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出了事故后,为了躲开责任认定和法律处罚而跑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这里第二条规定了一些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比如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等。 法院判决事故不构成逃逸,可能有多种情况。一方面,如果当事人有合理的理由离开现场,并非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就可能不被认定为逃逸。例如,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送伤者去医院救治,没有及时报警和留在现场等待处理,但有证据证明其主观上没有逃避责任的故意,法院就可能判决不构成逃逸。另一方面,如果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法院也不会轻易认定为逃逸。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当事人的行为和后续表现等,依据法律规定做出公正的判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