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案为何要注重做好刑事和解工作?


在探讨过失犯罪案为何要注重做好刑事和解工作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过失犯罪和刑事和解。过失犯罪,指的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而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这就为过失犯罪案中的刑事和解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对于过失犯罪案注重做好刑事和解工作,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从被害人的角度来看,刑事和解能够让被害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在过失犯罪案件中,被害人往往遭受了身体或财产上的损失,通过刑事和解,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可以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弥补被害人所遭受的伤害,这有助于缓解被害人及其家属的痛苦和经济压力,让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抚慰。 其次,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来说,刑事和解是其悔罪表现的一种重要方式。犯罪嫌疑人通过积极与被害人沟通、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行为,展现出对自己行为的悔悟和承担责任的态度。这种悔罪表现,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被司法机关作为从轻处罚的考量因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案件,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礼道歉以及真诚悔罪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有可能获得从轻、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的机会,对其个人的改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再者,从社会层面来看,刑事和解有助于修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过失犯罪往往是由于行为人一时的疏忽或轻信而导致的,并非出于故意的恶意。通过刑事和解,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可以化解矛盾,恢复和谐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这种方式也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化和教育功能,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注重刑事和解工作也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强调对不同性质的犯罪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过失犯罪这类主观恶性相对较小的犯罪,通过刑事和解给予一定的从宽处理,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公正,又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综上所述,在过失犯罪案中注重做好刑事和解工作,无论是对于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还是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法律的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