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为什么法律要规定两审终审制?

我打官司,一审输了,上诉到二审又输了。我就不明白,为啥就两审终审,不能多审几次呢?这样感觉我的权益都没法保障了。我想知道法律规定两审终审制到底是为啥呀?
展开 view-more
  • #两审终审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也就是说,地方各级法院对于按照审判管辖权的规定对由它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做出判决或裁定以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若同级的检察院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抗诉。上一级法院有权受理针对下一级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的上诉或抗诉,有权经过对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改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这时,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裁定,就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规定两审终审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角度来看,它给予了当事人充分的救济机会。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时,可以通过上诉启动二审程序。在二审中,当事人可以再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提供证据,让上级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查,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当事人的诉求能够得到更全面的考量,避免一审可能出现的错误判决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这一法律条文为当事人通过二审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次,从司法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来说,两审终审制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如果一个案件可以无限制地进行审理,会导致司法程序冗长,大量的司法资源会被耗费在同一案件的反复审理上,使得其他案件无法及时得到处理,影响整个司法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二审法院通常在专业水平和审判经验上相对较高,能够更准确地对案件进行审查和判断,一般情况下经过两级法院的审理,案件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而且,我国还有审判监督程序作为补充,对于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诉等方式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来纠正错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两审终审制可能存在的不足。 再者,从维护法律秩序和司法权威的方面考虑,两审终审制能够使案件的审判结果尽快确定。如果一个案件可以不断地进行审理,会使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交易安全。终审判决具有权威性和确定性,能够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法律有明确的预期,增强法律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总之,两审终审制是综合考虑了保障当事人权益、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以及维护法律秩序等多方面因素而确立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