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净残值可以不留但最好留呢?
我在处理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听说净残值可以不留,但又有人说最好留着。我不太明白这其中的缘由,想知道从法律和财务的角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留或者不留对公司会有什么影响呢?
展开


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预计能够收回的残余价值减去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额。从法律层面来看,对于净残值的处理是有相关规定的。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这意味着企业在确定净残值时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预留净残值。 净残值可以不留,是因为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固定资产在报废时不会有残余价值,或者残余价值极低且清理费用可能高于残余价值,那么不留净残值也是合理的。这样在计算折旧时,可以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其使用寿命内全部摊销完毕,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然而,净残值最好留,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从谨慎性原则出发,未来的情况具有不确定性,预留一定的净残值可以避免高估资产的折旧额,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在对企业进行税务检查时,如果企业不留净残值,可能会被要求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合理性。如果无法提供合理的证据,可能会面临税务调整的风险。所以,综合考虑,企业最好还是预留一定的净残值。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