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缴了税却没有应退税额?


在了解为什么缴了税却没有应退税额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些基本概念。应退税额是指经过计算后,税务机关应当退还给纳税人的税款金额。一般来说,办理退税是基于综合所得进行年度汇算得出的结果。 从税法原理角度来看,综合所得年度汇算的目的是在平时已预缴税款的基础上,“查遗补漏,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也就是说,只有当你平时预缴的税款多于年度应纳税额时,才会产生应退税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出现缴了税却没有应退税额,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平时预缴税款与年度应纳税额一致。例如,你的收入来源单一,每月工资薪金收入稳定,专项附加扣除等信息也没有变化,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准确预扣预缴了税款,那么年度汇算时应纳税额和已预缴税额相同,就不会产生应退税额。 二是平时预缴税款少于年度应纳税额。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没有应退税额,可能还需要补税。比如你除了工资薪金外,还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其他综合所得,这些收入在预扣预缴时适用的税率和计算方式与年度汇算不同,可能导致预缴税额不足,最终需要补缴税款。 三是存在未足额扣除的情况。如果你有符合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但在平时预扣预缴时没有及时申报扣除,在年度汇算时进行了补充扣除后,仍不足以使应纳税额低于已预缴税额,也不会产生应退税额。 所以,缴了税没有应退税额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你可以仔细核对自己的收入、扣除项目以及预缴税款等信息,以便准确了解自己的纳税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