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犯为什么不适用禁止令?
我对假释犯和禁止令的规定不太明白。我想知道,在法律上为什么假释犯不能适用禁止令呢?禁止令感觉是对行为的一种限制,假释犯本身也有一些限制条件,为啥就不能适用禁止令呢,这里面的法律逻辑是怎样的?
展开


要理解假释犯为什么不适用禁止令,我们首先来分别了解一下假释和禁止令这两个法律概念。 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犯人可以提前出狱,但在假释考验期内要遵守相关规定。 禁止令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宣判管制、宣告缓刑的同时,判令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命令。它是对管制犯、缓刑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的一种特别约束措施。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只规定了对被判处管制和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禁止令,并没有提及假释犯可以适用禁止令。这背后有其法律逻辑和政策考量。假释犯在假释期间已经受到一系列严格的监管和约束,例如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等。这些规定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 而管制和缓刑的执行方式与假释有所不同。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由于管制犯和缓刑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相对来说自由程度较高,为了更好地预防犯罪、保护被害人等特定人员的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赋予了法院适用禁止令的权力。因此,基于假释制度本身的特点以及现有的法律规定,假释犯不适用禁止令。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